【生活】想要變得更好,那通常都得經過一小段不好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上次我提到,由於最近處於工作上的挑戰期,我無法全面更新我的平台(除了Facebook和Threads之外)。這個挑戰期並不代表工作的低谷,而是為了未來更高期待的轉換。就像股票市場,每個人都有周期性的循環,不會一直好,也不會一直壞。我們通常都是為了追求更好而調整自己。在這期間,最需要的就是堅持習慣和快速適應。
生活方式的調整
為了開始寫文章和做Podcast節目,我調整了生活作息。維持原來的作息,我幾乎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後接孩子回家,然後開始一連串的親子時間,直到晚上9點才能睡覺。這樣一來,我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由於我不能熬夜,所以我決定早睡早起,通常在凌晨2-4點起床。
有人問我,凌晨2點到4點起床會不會很累?如果我起床時看到有人還沒睡,我會覺得他們更累!
接觸新的工作方法
最近,我進入了一個工作模式的挑戰期,學習新的生產力工具。新舊方法的轉換期是最累的時候,需要熟悉新的工具,還要轉換舊的數據。如果沒有有效地管理,真的會讓自己的工作混亂無章。我開始接觸Notion,讓我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探索新的工具Anytype。這兩個效率工具的功能還不完全,因此出現了一些使用上的挑戰,但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好轉的狀態。
打破舒適圈
最大的挑戰往往來自於自己。改變自己是相對困難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要間接承認過去的自己不夠好。我最近重新學習Python編程,希望通過數據找出更多的機會,但一直沒有時間學習。另外,我以前經常買書但卻讀不完,欠下很多的“書債”。現在我改變了一個方式,去圖書館借書,並用之前學習的閱讀方法來快速地把書讀完。我還寫了一個程式來管理我在圖書館借的書,一鍵就能知道我借了多少書,有多少書快到期限要還(我有7個帳號在預約和借閱書籍),管理起來非常輕鬆。
開始一個更好的景氣循環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們常常希望成為那一支不斷上漲的股票,比如最近的Nvidia,但別忘了,S&P500前10名也是不斷更換,就算是台灣50,內容也是不斷輪替。唯一不變的是S&P500和台灣50。把自己當作指數,比把自己當個股更勝一籌。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持續成長,而不是短暫的股價。
懶得有結論
生活不能只有依賴大腦,你還有更多可以更好的方法。
― 瑪斯就是懶大,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