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錢投資可以嗎?我的慘痛經歷與你的三大財務健檢|懶大真心話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懶大,我能不能借錢來投資?」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也可能是我自己年輕時,問過自己最多次的問題。答案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可以」或「不可以」。
我喜歡把「財務槓桿」比喻成汽車的「渦輪增壓系統 (Turbo)」。它很迷人,能瞬間給你強大的動力,讓你體驗前所未有的速度感;但它同時也劇烈地消耗著你的燃油,並對你的引擎產生巨大負荷。一個不慎,就可能在高速馳騁中引擎爆缸,車毀人亡。
在我們深入探討任何規則或方法之前,我想先跟你分享一個我自己的,關於「爆缸」的故事。
Warning
⚠️ 風險警告: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經驗與觀點的總結,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借貸投資的風險極高,在做出任何決定前,請務必根據你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行最審慎的評估。

我的親身告白:那年,我直接從市場「畢業」了
在我二十六、七歲,還沒滿三十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靠投資一步登天。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快速賺大錢。
我從權證開始玩起,市場好的時候,一天賺個二、三十萬是家常便飯。那種感覺,會讓你的自信心極度膨脹,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人。
漸漸地,貪婪吞噬了我。我不再滿足於這樣的獲利速度,我想要更多、更快。於是,我將目光轉向了期貨,一個槓桿更高的世界。我用借來的錢,加上期貨本身的高槓桿……
最終的结局,就是一敗塗地,直接從市場「畢業」了。
那次失敗讓我深刻體會到,在槓桿的世界裡,風險的放大速度,遠比你想像的要快、要猛。從那之後,我對「風險」二字,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想跟你分享這些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兩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與我類似但結局不同的劇本。
一個決定,兩種人生:從旁觀者故事看懂槓桿的威力
✅ 勝利的劇本:工程師小華的理性致富之路
你看,小華聰明的地方在哪?
時間回到 2020 年疫情剛爆發時,市場上全是恐慌。但當時月收入 8 萬、沒有任何負債的小華,手上已經有 30 萬的緊急預備金,而且他已經投資 0050 三年了。他不是準備進場被收割的「韭菜」。
他看到機會,但沒有腦衝。他仔細算過,跟銀行借了 80 萬,利率 1.68%,月付 2.3 萬,佔他收入不到 30%。這代表什麼?代表就算他被減薪,生活也過得下去。這就是底氣。
他把錢投入自己最熟悉的 0050,而且還設了停損。後來市場大漲,他淨賺了 30 多萬。這不是運氣,這是在對的時機,一個準備好的人,用對的方法,做了一件對的事。
❌ 悲慘的劇本:上班族小明的槓桿毀滅之路
另一個故事就悲慘多了。
2021 年股市最高點,人人都喊少年股神。月薪 5 萬的小明,身上還有車貸,緊急預備金不到 10 萬。他在飯局上被朋友的暴富故事一激,腦子一熱,就跑去借了 100 萬,利率還高達 6.5%。
你知道這有多可怕嗎?他的總還款壓力佔了他月薪的 76%!薪水一進來,七成以上都不見了,連跟朋友吃頓飯都得想半天。生活品質完全被毀了。
更糟的是,他拿這筆錢去買了朋友報的明牌,一支他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個股。結果 2022 年熊市一來,股票腰斬,他夜夜失眠,最後在最恐慌的時候,砍倉出場,直接「畢業」。結算下來,虧了 46 萬,還欠銀行一身債。
這就是典型的悲劇。源自於在錯誤的時機,一個沒準備好的人,用錯的方法,做了一件最糟的事。
行動前的三大財務健檢:你準備好了嗎?
看完這些故事,你應該明白,借錢投資的成敗,在你按下「申請貸款」按鈕之前,基本上就已經決定了七成。現在,放下你對獲利的幻想,像一位即將開刀的醫生一樣,誠實地、不帶任何僥倖地,完成以下三大自我檢視。
✅ 第一關:先問自己,還了錢還能好好生活嗎?
這是最實際,也最重要的一關。投資可以等,市場永遠都在,但銀行的帳單不會等你。
我認為,評估還款能力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筆貸款的本息支出,會不會影響到你『原本的生活品質』?」
如果你為了還款,必須縮衣節食,不敢聚餐、不敢旅遊,那這個槓桿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它帶來的心理壓力,會讓你更容易在投資中做出錯誤的決策。
除了主觀感受,客觀的「債務收入比 (DTI)」是你必須要算的數字。也就是你「每月的總負債支出」除以「稅前月收入」。我強烈建議,你應該將這個數字控制在 30% 以下。這代表你還有餘裕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意外。
✅ 第二關:你的安全網,夠不夠厚?
我常說,投資不能讓你晚上睡不著覺。而那張能讓你安穩入睡的網,就是緊急預備金。
在考慮任何槓桿之前,你必須在銀行裡,準備好一筆完全獨立於投資之外、至少能支付 6 個月所有生活開銷的備用金。
我要特別提醒你,這筆錢的用途是為了應付「生活中的意外」,比如你突然生病住院、家裡的冷氣壞掉需要換新。它不是讓你用來攤平投資虧損,更不是讓你拿來還貸款的。 如果你的計畫是「萬一還不出來,就動用緊急預備金」,那這個計畫從一開始就大錯特錯。
這筆錢的唯一功能,就是給你「安心的權利」。它確保了當你面臨失業、市場崩盤等極端情況時,不會因為現金流斷裂,而被迫在市場最低點,含淚賣掉你寶貴的資產。
✅ 第三關:你的心臟,夠大顆嗎?
槓桿會像一面放大鏡,無情地放大你的所有情緒。市場上漲時,你會比別人更貪婪;市場下跌時,你會比別人更恐懼。
因此,我認為,在考慮借貸投資前,你應該已經具備至少 2-3 年的實際投資經驗。這不只是開戶多久,而是你必須用自己的、辛苦賺來的錢,親身經歷過市場的多空循環,你犯過錯、繳過學費,你知道市場的痛楚是什麼感覺。
你需要對自己進行一次誠實的壓力測試:想像一下,你的整體投資組合在一個月內下跌了 20%,你會夜不能寐、心跳加速、恐慌地想要立刻打開 App 全部賣出嗎?還是你會苦中作樂,安慰自己「我的錢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了我喜歡的樣子」?如果你是前者,那代表你的心理素質,還不足以駕馭槓桿這頭猛獸。

工具箱:如果你通過了前面三關
好了,如果你很確定自己通過了前面三關的嚴格檢視,那我們就來聊聊「工具」。
Part 1:選擇你的借貸管道
不同的借貸管道,就像不同口徑的武器,利率、額度、風險都不同。
但我想先給所有社會新鮮人一個忠告:不要在你需要錢的時候,才第一次跟銀行打交道。
大部分沒有資產的年輕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信用貸款」,但這往往是利率最差的選項。我誠心建議你,平時就該跟某一間銀行建立長期良好關係,把它當作你的主力銀行。當銀行看見你幾年下來穩定的金流紀錄,未來你需要資金時,才更有可能談到理想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從心底認知:貸款來的錢,是帶著利息的「負債」,它從來都不是你可以隨意花掉的「資產」。
借貸工具 | 利率範圍 | 優點 | 缺點 | 適用情境 |
---|---|---|---|---|
信用貸款 | 1.68% - 16% | 無需抵押、申請快 | 額度受限、信用不佳利率高 | 信用良好、有穩定收入、短中期投資 |
房屋貸款 | 1.5% - 2.5% | 利率最低、額度大 | 需有房產、流程長 | 已有房產、長期投資、大額需求 |
股票質借 | 6% - 7% | 快速、無需賣股 | 利率高、有追繳風險 | 已有優質股、短期周轉、能承受追繳 |
保單借款 | 2.5% - 5% | 利率穩定、還款彈性 | 需有儲蓄險、額度受限 | 已有保單、短期周轉、利率敏感者 |
信用卡預借 | 6% - 15% | 極快速、小額方便 | 利率極高、影響信用 | 🚫 不建議用於投資 |
Part 2:選擇你的投資標的
當你使用槓桿時,請忘掉「爆發力」,把「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當作你唯一的信仰。
因此,我的首選推薦,永遠是指數型 ETF(如 0050 或 VTI)。為什麼?因為當你買進 ETF,你賭的是整個國家或市場的長期經濟發展,而不是單一公司的命運。這能有效地幫你消除掉最可怕的「個股風險」(比如公司倒閉、CEO 醜聞、財報造假等)。
千萬不要像網路上的玩笑話一樣,「問就是 all in」,那是對自己辛苦血汗錢最大的不尊重。
相對地,加密貨幣、期貨、選擇權、你根本不熟的投機股……這些都應該在你的黑名單上。用借來的錢去賭博,是財務自殺最快的方式,這條路,我年輕時走過,我非常不希望你再走一次。
常見問題 FAQ
Q1: 信貸利率到底要多低才適合借來投資?
A: 我認為,你的貸款利率最好能低於 3.5%,並且你的投資標的,其長期年化報酬率預期要比這個利率至少高出 3%。這個利差,是你冒著風險應得的「風險溢價」。
Q2: 我該借多少錢來投資比較安全?
A: 一個保守的公式是:借貸投資的總金額 ≤ 你的淨資產 × 20%。同時,你仍需確保加上這筆貸款後,你的 DTI 比例依然維持在 30% 以下的健康水準。
Q3: 借錢投資 ETF 還是個股比較好?
A: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答案是壓倒性地推薦 ETF。個股的風險太集中,在使用槓桿時,任何一次黑天鵝事件都可能是毀滅性的。
Q4: 如果真的投資虧損,還不出貸款怎麼辦?
A: 這就是為什麼「三大財務健檢」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真的發生,正確的處理順序是:首先,動用你的緊急預備金來維持生活;其次,冷靜評估賣出部分投資來償還貸款;最後,可以主動與銀行協商。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用更高利率的貸款,來償還現有的貸款。
Q5: 我的房貸利率才 2%,是不是應該增貸出來投資?
A: 這是專業投資者的操作,但風險極高,因為你抵押的是你的「家」。除非你是收入極高且穩定、房貸已還款多年、且心理素質極強的資深投資者,否則我強烈不建議將自住的唯一房產拿來冒險。
借貸投資,從來都不是一條能夠輕鬆通往財富自由的捷徑。它是一門關於數學、心理學和風險管理的綜合藝術。
請將駕馭槓桿的三個黃金原則,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
- 利差至少 3%:確保你的投資報酬率能穩定跑贏貸款利率。
- DTI < 30%:將你的還款壓力控制在絕對舒適區內。
- 6 個月緊急預備金:這是你在任何風暴中,都能站穩腳跟的最後防線。
如果你通過了所有檢驗,準備踏出這一步,請記住我的最後一句話:
這一筆貸款來的錢,一定要有目標、有目的地投入你早已鎖定的投資市場。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報的「明牌」就盲目跟投。我不否認市場上存在著能帶來暴利的機會,但你必須清楚認知,所有的成敗,最終都必須由你自己負起 100% 的責任。這份責任感,才是你在槓桿之路上最重要的護身符。
借貸投資不是賭博,而是一門需要專業知識、財務紀律和風險意識的投資技術。記住:賺得慢沒關係,但絕不能輸到站不起來。
― 瑪斯就是懶大, 👉關於懶得變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