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透過少量的GoogleAdsense廣告以及聯盟行銷用於支持本站營運家扶基金會兒童教養公益用途!
【書單】《原子習慣》閱讀心得

【書單】《原子習慣》閱讀心得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目錄

序言

  • 〈推薦序〉一本可以實際運用的習慣改變指南  艾爾文
  • 〈推薦序〉別挑戰人性,培養好習慣不靠「意志力」!  溫美玉
  • 〈前言〉原子習慣改變了我的人生

基本原理: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

  • 1 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1 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 2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2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 3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3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法則1:讓提示顯而易見

  • 4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4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
  • 5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5 開始一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
  • 6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6 激勵被高估了,環境往往更重要
  • 7 自制力的祕密7 自制力的祕密

法則2:讓習慣有吸引力

  • 8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8 如何讓習慣變得難以抗拒
  • 9 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9 家人與朋友如何形塑你的習慣
  • 10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10 如何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

法則3:讓行動輕而易舉

  • 11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11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 12 最小努力原則12 最小努力原則
  • 13 如何運用「兩分鐘法則」停止拖延13 如何運用「兩分鐘法則」停止拖延
  • 14 如何讓好習慣變得無可避免,讓壞習慣不可能發生14 如何讓好習慣變得無可避免,讓壞習慣不可能發生

法則4:讓獎賞令人滿足

  • 15 行為改變的基本原則15 行為改變的基本原則
  • 16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16 如何每天堅持好習慣
  • 17 問責夥伴作用大17 問責夥伴作用大

進階策略:如何從「A」到「A+」

  • 18 基因如何影響習慣的養成18 基因如何影響習慣的養成
  • 19 金髮女孩原則: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維持動力19 金髮女孩原則: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維持動力
  • 20 建立好習慣的壞處20 建立好習慣的壞處

結尾

  • 〈結語〉讓成果永續的祕訣〈結語〉讓成果永續的祕訣
  • 〈附錄〉來自行為改變四法則的一些啟示〈附錄〉來自行為改變四法則的一些啟示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一個席捲全球的「原子」現象

在自我成長的書單中,你幾乎不可能錯過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暢銷書,它幾乎成了一種文化,長年佔據各大排行榜,好像沒讀過就跟不上時代了。

說實話,我一開始也好奇,市面上談「習慣」的書這麼多,這本到底有什麼魔力?深入讀完後我才明白,它的成功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渴望:我們需要一種更輕鬆、沒那麼嚇人,而且真正有效的改變方法。

克利爾的核心觀點徹底顛覆了我的想像: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驚天動地的革命,而是每天進步1%的「原子習慣」。這些微小到不起眼的日常慣例,就像構成萬物的原子,是建構非凡人生的關鍵。

這篇文章,我想跟你分享我從《原子習慣》中提煉出的精華,不只是書本內容的摘要,更包含了我個人的實踐心得、一些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將這套系統應用在理財和人生規劃上。


這本書的核心:改變人生的三大支柱與四大法則

在深入那些「怎麼做」的技巧前,我們得先搞懂這本書背後的「為什麼」。我將它歸納為三大核心思想,這也是它如此有效的原因。

核心一:1%的複利魔法,讓時間成為你最強大的盟友

我們在理財中常常聽到「複利效應」,但你有想過,這個概念也能用在自我成長上嗎?這是《原子習慣》最吸引我的一點。量化的威力:克利爾算了一筆帳,讓我印象超深刻。如果你每天進步1%,或是退步1%,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成長為現在的37倍

    • (不負責任數學公式:$1.01^{365} \approx 37.78$);
  • 反之,每天退步1%,一年後,你會衰退到幾乎歸零

    • (不負責任數學公式:$0.99^{365} \approx 0.03$)。
  • 潛能蓄積期(The Plateau of Latent Potential):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努力了好一陣子,卻看不到任何成果,於是感到失望、想要放棄。這就是克利爾所說的「失望之谷」。

    他用了一個很棒的比喻:冰塊要在攝氏零度才會融化,竹子在破土前,已在地下扎根數年。改變需要時間累積,成果的顯現存在延遲。 理解這點,能幫助我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依然保持耐心與堅持。

  • 專注於「軌道」,而非「當前位置」:這觀點完全改變了我對「失敗」的看法。一個月薪三萬但每月規律存錢的人,他的財務軌道,遠比一個月入十萬卻揮霍無度的月光族更健康。重點不是你現在擁有多少,而是你的習慣是否將你帶往正確的方向。

Note

成功不是一次性的衝刺,而是日復一日的微小堅持。 好習慣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壞習慣則讓時間變成你的敵人。

核心二:系統優於目標,別再只盯著終點線

傳統的目標設定,例如「我要減重10公斤」或「我要存到100萬」,其實隱藏著一些問題:

  1. 快樂被延遲:在達到目標前,過程充滿了痛苦與犧牲。
  2. 達成後就鬆懈:一旦達標,很容易又回到原點(溜溜球效應)。
  3. 非成即敗的壓力:沒達到目標就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克利爾提倡,我們應該專注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系統」。 就好像中職每一隊的總教練的目標是贏得總冠軍,但他的系統是每天的訓練、戰術演練和球員招募。贏家和輸家的目標可能都一樣,但真正區分他們的,是誰擁有更好的系統。

Note

目標,是你想達到的成果;系統,是帶你到達那裡的過程。

核心三:改變從「身分認同」開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是我認為本書最高明,也最具力量的觀點。行為改變有三個層次:

  1. 結果層:你得到的(例如:減重成功)。
  2. 過程層:你做的(例如:去健身房)。
  3. 身分認同層:你相信的(例如:你相信自己是個健康的人)。

傳統的改變方式是「由外而內」,從結果開始,這很難持久。真正持久的改變,必須「由內而外」

當你的行為與身分認同一致時,改變就不再需要意志力,因為「你本來就是這樣的人」。習慣的終極目的,不是「擁有」好習慣,而是「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Note

你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投下一票。

  • 每當你去運動,就是在為「我是個運動的人」投票。
  • 每當你讀一頁書,就是在為「我是個學習者」投票。
  • 每當你存下一筆錢,就是在為「我是個懂得理財的人」投票。


實踐篇:行為改變四大法則(附懶人包)

懂了核心心法後,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執行步驟。克利爾將所有習慣的形成歸納為一個四步驟迴路:提示 -> 渴望 -> 回應 -> 獎賞。而「行為改變四法則」就是針對這四個步驟提出的超實用解方。

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 (Make It Obvious)

想養成好習慣?讓它的觸發信號無所不在。

  • 【實用策略】習慣堆疊:將新習慣綁在舊習慣之後。以我自己來說,
    • 每天早上醒來之後會看一下前一天美股的漲跌(關心自己的錢)。
    • 每天早上坐到電腦桌之前會先喝一杯熱水,接著沖一杯咖啡。
    • 帶著咖啡坐到電腦前,在喝完咖啡之前找幾篇有興趣的財經文章來看(華爾街日報天下雜誌之類的)
  • 【實用策略】環境設計:讓環境提醒你,而不是靠記憶力。
    • 想多喝水?在桌上、床邊、客廳都放一個裝滿水的水瓶。
    • 想看書?把書直接放在枕頭上。
    • 想把握時間?我家到處都有蕃茄鐘。

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 (Make It Attractive)

提升執行習慣的動力,讓你想去做。

  • 【實用策略】誘惑綑綁:把「想做的事」跟「該做的事」綁在一起。
    • 只有在運動踩飛輪時,才能看我最愛的Netflix影集。
    • 只有在蕃茄鐘的休息5分鐘,才能打開手機查看訊息。

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Make It Easy)

我們必需要降低執行阻力,因為人性本懶,把目標的形容詞轉換成可以執行的動詞,這樣會讓做事情的效率上升不少,因為來都來了。

  • 【實用策略】兩分鐘法則:把任何新習慣都縮減到「兩分鐘內」可以完成。

    • 「每天運動30分鐘」改成「穿上運動服」。
    • 「讀一本書」改成「讀一頁書」。
    • 「整理整個房間」改成「把一件衣服歸位」。

    Note

    兩分鐘法則的重點不是「完成」,而是「開始」。先讓「現身」成為一種毫不費力的習慣,後續的優化才會水到渠成。

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 (Make It Satisfying)

大腦喜歡立即回饋。為好習慣創造即時的滿足感。

  • 【實用策略】習慣追蹤器
    • 在日曆上打勾,或用App記錄。
    • 看到連續的紀錄會產生巨大的成就感,你不會輕易想中斷它。
  • 【黃金法則】絕不錯過兩次
    • 這是維持習慣韌性的關鍵。
    • 任何人都有可能失手一次,但關鍵是絕不讓自己連續失手兩次
    • 今天太累沒運動?沒關係,明天就算只做五分鐘也要做。

為了方便你記憶,我把這四條法則整理成一個懶人包表格:

法則建立好習慣 (How to Create a Good Habit)戒除壞習慣 (How to Break a Bad Habit)
1. 提示 (Cue)讓提示顯而易見 (Make it obvious)讓提示隱而不現 (Make it invisible)
2. 渴望 (Craving)讓習慣有吸引力 (Make it attractive)讓習慣毫無吸引力 (Make it unattractive)
3. 回應 (Response)讓行動輕而易舉 (Make it easy)讓行動困難重重 (Make it difficult)
4. 獎賞 (Reward)讓獎賞令人滿足 (Make it satisfying)讓後果令人不滿 (Make it unsatisfying)

我的思辨與反思:《原子習慣》是萬靈丹嗎?

雖然我對這本書評價極高,但任何理論都有其邊界。秉持著批判性思考,我認為有幾點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必竟盡信書不如無書,帶著反思面對任何事物,才有進步的可能。

「持續」不等於「精通」:需要搭配「刻意練習」

《原子習慣》非常擅長解決「從0到1」的問題,也就是讓你建立起「持續」的基礎。但如果你每天只是無意識地重複,並不會帶來技能的精進。

這時就需要搭配另一個重要概念——刻意練習 (Deliberate Practice)。也就是說,在你透過原子習慣「出現在練習場」後,你還需要專注地、有目的地在能力邊緣挑戰自己,並尋求有效回饋

  • 原子習慣:確保你每天都會去健身房。
  • 刻意練習:確保你每次在健身房,都在挑戰自己的極限,並修正動作。

理論的普適性與讀者批評

部分讀者認為書中概念過於簡單或重複。我認為這取決於讀者本身。對於初學者,重複是為了強化;對於老手,可能會覺得不夠深入。

以我這種懶成「精」的中年男子來說,這本書的要點已經是能運用自如的狀態了。

作者本身就是「原子習慣」的終極實踐者

最後我想提一下作者詹姆斯·克利爾本人。他從2012年開始,每週固定發表文章,持續不斷地提供微小、高品質的價值。經過近十年的累積,才有了這本超級暢銷書和數百萬的訂閱者。

他本人,以及他建立事業的方式,就是「原子習慣」複利效應最生動、最真實的證明。

懶得有結論

懶得有結論

《原子習慣》不是一本給你打雞血的書,它更像一位溫柔而強大的工程師,教你如何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系統。它最大的貢獻在於,將「失敗」的原因從「我意志力薄弱」的自我譴責,轉移到「我的系統設計不良」的客觀問題上。

這是一種巨大的釋放。你不需要更強的意志力,你需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系統。

如果你厭倦了年復一年的空洞目標,如果你渴望真正的、持久的改變,這本書絕對是你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基礎讀物。

深刻的個人轉變,起點並非驚天動地的決心,而是一個微小、堅定、不斷重複的原子步驟。

從今天起,為你想成為的人,投下神聖的一票吧。

瑪斯就是懶大, 👉關於我

《原子習慣》

購書連結

《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

收聽懶得變有錢Podcast

👉收聽懶得變有錢Podcast

👉前往spotify收聽懶得變有錢
前往spotify收聽懶得變有錢

👉前往youtube收聽懶得變有錢
前往youtube收聽懶得變有錢

👉前往查看推薦書單
查看財務規劃書單

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