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給孩子的商業啟蒙》閱讀心得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給孩子的商業啟蒙》目錄
第一章 本質:走出思維的窄門
- 如何準時到校──沒有執行的規劃都是空想
- 遲到一次又怎樣──複盤,提高效率
- 為什麼媽媽的要求那麼高──高標準與低標準
- 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難易事情一起做
- 為什麼不能停──不怕慢,就怕站
- 先做作業再玩遊戲──延遲滿足
- 拒絕內卷——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 為什麼態度更重要──知識、技能、態度
- 到達終點和選擇賽道誰更重要──莫把手段當目標
- 愛的本身就是用處──無用之用
第二章 邏輯:探索世界運行的真相
- What,Why,How──從本質推演方法論
- 煮餃子為什麼要加冷水──本質與目的
- 洗衣服居然不用洗衣粉──理解本質乃做事之源
- 公眾號激發寫作熱情──增強迴路
- 分錢的智慧──股權與債權
- 選擇A還是B──期望值與風險均攤
- 「只要……就」和「只有……才」──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 什麼東西是不會死的──相對概念
- 親手做的蛋糕更好吃──雞蛋效應
- 媽媽買東西比你便宜──價格四要素
第三章 思維:誰制定規則,誰把門看守
- 嘿,別發呆了──聚焦目標
- 幾支蠟燭能燒開一鍋水──系統化思維
- 用科學的方法吃火鍋──運籌學
- 怪外婆還是怪自己──誰損失,誰改變
- 好鑽石?壞鑽石?──每個時刻界定標準
- 共享單車愈多是好事還是壞事──辯證思維
- 手語也是語言──語言跨越空間,文字跨越時間
- 目標第一名──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 找到運氣背後的演算法──概率思維
- 飛機為什麼能飛──第一原理
第四章 協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先解決大問題──二八法則
- 一千棵樹有一千種綠──事實與觀點
- 三思而後「問」──想清楚再問
- 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讓每個人做自己該做的事
- 用行動說話──想到、說到、做到
- 考砸了怎麼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 拖到後再說──勇敢就是面對
- 沒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助人即助己
- 同理心是元能力──知人者智
- 時刻照「鏡子」──自知者明
《給孩子的商業啟蒙》這本書在寫什麼?
生活中「商業」好像是距離小孩很遠的2個字,但其實每天都在生活中落實,《給孩子的商業啟蒙》透過作者劉潤與孩子小米的生活互動,讓讀者可以更有意識的了解如何引導孩子建立「思維」。劉潤也是暢銷書《底層邏輯》的作者。
Info
思維:
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也作「思惟」。
思維的建立是仰賴每天對於每一件事情有著判斷的能力,而不單經只是透過經驗與本能產生行為。透過書中的日常生活情境,能夠讓讀者對於建立「商業思維」的概念更有共鳴,有的時候出門看到別的父母的教育模式,就真的覺得那是「本能」的反應,而不是經過思考的「教育」
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就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出我們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由其是我現在有2個男孩,運氣不錯的是這2個男孩目前都還屬於可言教的狀態,書裡面可惜的是作者孩子是14歲,而且沒有2個孩子,不然的話還真想要直接翻到「如何處理搶玩具」的那個方法。
書裡面我印象最深刻的3句話
Tip
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 同向為競: 當你和競爭對手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時,這是一種競爭。在競爭中,雙方會互相激勵,共同進步,最終可能一起達到更好的結果。
- 相向為爭: 當你和競爭對手面對面爭奪有限的資源時,這是一種爭鬥。在爭鬥中,一方的得利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損失,是一種零和遊戲。
舉例來說:
- 同向為競: 兩家公司在同一個市場上競爭,都努力提高產品品質、降低成本、拓展市場。這種競爭會促使雙方不斷創新,最終可能使整個行業受益。
- 相向為爭: 兩個人競爭同一個職位,其中一個人得到職位,另一個人就必然失去機會。
Tip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這句話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思是:
設定較高的目標,最終可能得到中等的效果;設定中等目標,最終可能得到較差的效果;設定較低目標,則可能一無所獲。
這句話提醒我們,目標的高低往往決定了成就的高低。因此,我們應該勇於挑戰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Tip
諸神畏因,眾生畏果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敬畏原因,多數的人害怕結果」書中的案例我很喜歡。提到的是考試結果的好與壞,這是一個絕對的結果。而考試考差的時候,有智慧的學生會探究考差的原因,進而改善讀書的方法或是對事物的喜好。但大部份的學生可能擔心害怕被責難,所以會把考卷藏起來。我覺得描述的真的是太好了。
心得一:商業思維的本質
什麼是商業?
既然是商業,商業的本質是交易並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有目標,有目標就有路徑,有路徑就有方法,有方法就要執行,執行就會有成功或失敗,有失敗就要調整,接著往問題被解決的路上走去。書裡面的第一章,談的本質,我讀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放大自己的思考範圍就是我解讀的思維
細讀書裡面的第一章:
書中情境 | 對比日常生活 |
---|---|
建立準時上學的目標 | 商業環境的目標設定 |
上學偶而會遲到 | 事情總有犯錯的時候 |
媽媽的要求很高 | 公司主管的要求通常都比你高 |
先做難的事 | 重要的事永遠比緊急的事還重要 |
先作業再玩遊戲 | 努力工作的成就一定比薪水小偷來得充實 |
書裡面的內容如果想要落實,就是回家也要上班,下班也要上班,咦!?好像不太對,但事實就是跟小孩相處的時候,要把這一些我們在工作上使用的正向動力,帶回來給孩子們。
心得二:用邏輯思考而不讓本能決策
Why,How,What使用邏輯的基本3問
X-5=8,看似簡單的數學題,我們都知道把5移到右邊,+號換成-號就會得到X=13,但這個內容只是這一段方程式的「方法」而不是這個方式程的「邏輯」。
如果用邏輯推導的話,只要把 x-5=8 當中的5消除掉,那答案也會是一樣的,所以把內容換成
x-5+5=8+5,那答案也是x=3。一開始我也很疑惑,為什麼要同時做加5,這一段我還讀了2篇,把自己的經驗換成「本質」。這就是訓練自己Why,How,What的能力,思考本質。
金錢觀與期望值建立邏輯
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讓小孩了解錢的本質,不過因為我自己是財務顧問,也在金融業打滾十多年,對於小孩的金錢觀我非常重視,之前寫了一篇**【生活】從價值觀差異到購物決策,4個問句教會孩子搞懂必要、需要、想要,就是在教導小孩如何從小懂的區分需求,理解選擇。**
了解更多本質就更有機會避免本能決策
平常生活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會思考一個東西的價何是如何產生的,書裡面提到小米問了作者:哪一些因素決定了價格?就好像我之前帶兒子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問了他:為什麼這個東西要100元?
影響東西價格有四個要素:
- 成本
- 供需
- 效率
- 資訊
光是一句「為什麼這個東西100元」就可以講一大篇這個東西從製造、需求、銷售…的故事給小孩聽。如果讓孩子學會思考「本質」並建立「有邏輯的思考」,就是最大的價值。
心得三:事情沒有絕對,通常都是相對
反應來自思考訓練
通常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有反應,例如小孩子,如果你問他:要不要出門?通常會得到的答案是「要」或是「不要」。他在小時候沒有接受訓練,打破習慣,那他就是用本能在回答你的問題。
而受過訓練加上思考的孩子可以回答出:「出門要去哪裡呢?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回來?我手邊正在做oo事,所以可以等我一下嗎?」這類的完整語句。言下之意是看似「要」或者「不要」的絕對結果,其實是來自於相對之下的選擇。
思考本質>擁有經驗>變換方法
思考本質:
世界上每個物體都互相吸引,這種吸引力就是地心引力。物體越重、距離越近,引力就越大。地球很大很重,所以我們感受到的引力特別明顯,讓我們能穩穩地站在地面上。
擁有經驗:
牛頓是第一個發現並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的人。相傳他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思考為什麼蘋果會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飛,從而得到靈感。當然,科學發現不只靠靈感,牛頓還做了大量的實驗和計算來驗證他的想法。
變換方法: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雖然很厲害,但並非完美無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引力提出了更深入的解釋,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的結果。雖然廣義相對論在很多方面都比牛頓的理論更精確,但牛頓的理論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非常實用。
心得四:讓自己與他人共處
書中最後一個篇章就是在寫關於「社會」這件事情,沒有人富有到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這個概念從人類是群體社會的結構來說,我完全認同,哪怕是再有錢,你都不一定買得到別人的幫助。書裡面講述了一些小孩子在學生時期就與同學協作的過程,包含了明確行動、減少拖拉、授權信任等等。
我們都明白小孩子在小時候的學校環境就是一個小型社會,雖然每個小孩都是在讀書,但其實有許多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會影響著未來真正進入社會體系時候的表現。
懶得有結論
對於現在有2個小孩的我,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算是非常的大,雖然我已經算是在工作上是管理層級的思維模式,但每個人都會有相對不足的時候,就像我完全沒思考過幫小孩設定目標這件情,也許是它們現在才3歲左右,感覺似懂非懂。
但後來我實作後發現,其實就像前愛因斯坦說:「如果你無法簡單地解釋給一個六歲小孩聽,表示你對這個概念還不夠了解。」(If you can’t explain it to a six year old, you don’t understand it yourself.)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真正的理解不僅僅是自己知道,而是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他人也能夠理解。這也提醒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時,應該追求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識。
而我的挑戰更大,小孩連6歲都不到。
― 瑪斯就是懶大,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