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卡片盒筆記》閱讀心得
- 閱讀心得
- August 23, 2024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卡片盒筆記》目錄
- 作者全球正體中文版序
- 推薦序
- 書寫與學習
- 1.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 1.1 好的寫作其實很簡單
- 1.2 卡片盒
- 1.3 卡片盒筆記系統操作方法
- 2. 關於寫作,你必須這樣做
- 2.1 寫論文的步驟
- 3. 關於寫作,你需要的一切東西
- 3.1 工具箱
- 4. 開始前,請記得這幾件事
- 1.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 四大基本原則
- 5. 原則1: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 6. 原則2:簡單最重要
- 7. 原則3:沒有人是從零開始
- 8. 原則4:讓工作帶領你往前
- 六個寫作成功的步驟
- 9. 寫作成功步驟1:各自分開與相互串連的工作項目
- 9.1全神貫注去做每個工作項目
- 9.2 「多工」的缺點,由卡片盒筆記來拯救
- 9.3 卡片盒筆記幫助你對每個工作項目投入正確的專注力
- 9.4 卡片盒筆記幫助你邁向順暢的專家之路
- 9.5 用卡片盒筆記增強你的記憶
- 9.6 讓卡片盒筆記幫助你降低做決定的次數
- 10. 寫作成功步驟2:為了理解閱讀
- 10.1閱讀時,手上拿著筆
- 10.2保持開放的心態
- 10.3找到重點
- 10.4學習怎麼閱讀
- 10.5從閱讀中學習
- 11. 寫作成功步驟3:聰明的卡片盒筆記
- 11.1以一次寫一條筆記為目標
- 11.2在頭腦外思考
- 11.3不是用硬記來學習
- 11.4把永久性筆記加入卡片盒
- 12. 寫作成功步驟4:發展想法
- 12.1發展主題
- 12.2聰明做連結
- 12.3比較、修正、區別
- 12.4自組一個思考工具箱
- 12.5把卡片盒當做一個產生創意的裝置
- 12.6在卡片盒裡思考
- 12.7在侷限中催生出創意
- 13. 寫作成功步驟5:分享見解
- 13.1從腦力激盪到卡片盒激盪
- 13.2從由上往下,到由下往上
- 13.3跟隨你的興趣就搞定
- 13.4完成,然後檢視
- 13.5放棄規劃,成為專家
- 13.6真正去寫
- 14. 寫作成功步驟6:養成習慣
- 9. 寫作成功步驟1:各自分開與相互串連的工作項目
- 後記
- 附錄:全球率先獨家收入:魯曼教授卡片盒一瞥,兼論筆記軟體
為什麼想讀卡片盒筆記?
我的痛點
會想要讀這本書的原因還是從自己改變讀書方法說起,以前喜歡讀書,但總是覺得讀完書之後,想要分享出讀書心得很不容易,總是看過就忘了,像我自己書架上就有很多讀過的書,但真的要分享的時候,內容記得的卻不多。
我在寫這篇讀書心得的時候,是讀完書,並且非常投入的使用了書裡面提到的方法,並且在盡量不翻書的的情況下,用這些方法記下來的筆記,寫出讀書心得。
我認為這個方法一開始非常的困難,雖然看上去就是簡單的「記下所有你想記的事情」但實做的時候,一開始會發生「根本不知道要記什麼」的囧境。直到你開始了之後,問題才會一一的被解決。
閱讀前我想獲得什麼問題的解決方案
- 我想解決過往讀過就忘記的問題
- 想要與他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元素。
- 本身也喜歡寫作、分享,希望能夠讓自己透過《卡片盒筆記》在這些技能更進步。
卡片盒筆記的內容寫什麼?
書籍介紹
作者申克.艾倫斯(Sönke Ahrens)是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卡片盒筆記》是他研究了另一所大學的德國的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1927-1998)的筆記方法後所出版。
Niklas Luhmann 在30年之內出版了58本書,還有大量的文章,而這些內容的主題包含了宗教、教育、政治學等等。
讓我最有興趣的是,他大量產出的能力,就是來自於「卡片盒筆記」
誰又是Niklas Luhmann ?
尼克拉斯·魯曼於1927年12月8日出生於呂訥堡,是一位啤酒廠老闆的兒子,並於1998年11月6日在比勒費爾德附近的厄爾林豪森逝世。17歲時,他被徵召為空軍助手,並於1945年成為美軍戰俘。從1946年到1949年,他在弗萊堡學習法律,並完成了他的實習生培訓。1952年,他開始建立他著名的卡片盒系統。從1954年到1962年,他在呂內堡擔任行政官員,首先在呂內堡高等行政法院工作,之後在下薩克森州文化部擔任議會顧問。1960年,他與烏蘇拉·馮·瓦爾特結婚。這段婚姻生下了三個孩子。他的妻子於1977年去世。
魯曼在1960/1961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進修獎學金。在那裡,他接觸到塔爾科特·帕森斯及其結構功能系統理論。1964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正式組織的功能與後果》。1965年,魯曼被赫爾穆特·謝爾斯基聘為多特蒙德社會研究所的部門主管。1966年,《正式組織的功能與後果》以及《公共行政中的法律與自動化》被明斯特大學接受為他的博士論文和教授資格論文。從1968年到1993年,他在比勒費爾德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1997年,他的主要著作,也是三十年研究的成果出版:《社會的社會》。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
一種讓你的大腦更容易產生連結的筆記方法,「卡片盒筆記」如果把從書裡面讀到的定義寫出來,那總結一句就是:
Tip
「把你想記的東西,通通透過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接著就是重複的使用它們」。
真的就是單憑這一句話,就詮釋了整個筆記方法的內涵。
開始卡片盒筆記的5個步驟
如果只用一句「把你想記的東西,通通透過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接著就是重複的使用它們」。當做整本書的總結,我覺得是再直接不過。但總得要有方法,流程來進行才是。所以操作方法中最常被討論的就是Niklas Luhmann的記筆三步驟:
- 寫下「靈感筆記」:隨時隨地有想法的時候就把想法記錄下來。
- 寫下「文獻筆記」:看到自己喜歡的資訊、記錄、網頁、照片、動態,筆記下來。
- 整理「靈感筆記」以及「文獻筆記:透過這些筆記寫下自己的想法來產出「永久筆記」,一則自己可能永遠都覺得有用的筆記。
- 寫出「永久筆記」:某一天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用自己話把「靈感」跟「文獻」重新寫一遍。
- 分享你的「永久筆記」:分享指的不是把自己寫的東西拿給別人看,而是透過自己的觀點以及論述,再用適合的方式表達給其它的人,例如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有某一則永久筆記的內容是適合提到且可以分享的。
- 這些就是永久屬於自己的知識。
這是我對於這個卡片法的解讀,也是我正在實踐的方式。
書中提的原則
我個人認為看完整本書,只有一句話做為總結,因為剛好在這這本書的時候,我同時也閱讀了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跟《把時間當做朋友》,我看到其它的書裡面也有不同的人物使用著同樣的原則來做筆記,重點並不在索引、編碼、技巧。
Tip
「把你想記的東西,通通透過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接著就是重複的使用它們」。
透過不斷地筆記,不斷地重複更新筆記或是歸納筆記,就能從這件事當中取得成就。
個人的心得與看法
操作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方法會帶著你累積與重複
閱讀,是最暴力的進步,進步,需要最有效的遺忘。
回想一下,為什麼運動員要對一件事情重複不斷的「練習」把原本陌生的技能,從學的時候一直記,練到完全不用記?沒錯,透過卡片盒筆記,每一次出現的靈感、文獻需要歸類的時候,那就是一種複習的過程,據說,Niklas Luhmann 一生寫了9萬張卡片,用40年來算等於是平均一天6張以上,而且那還是在資訊設備不普及的時代。現在要一天寫下6則筆記,透過隨手可得的手機APP或紙本簡直跟吃飯一樣簡單。但真正要做得到,才是實踐者。
為什麼讀了要忘記?
我們把「忘」「記」這2個字做一點拆解,用這個方式來了解為什麼我們並不需要完全記得靈感或是文獻筆記的內容。
Info
忘記怎麼寫?
亡:記太多會讓腦細胞死亡。
心:學到的是轉成換行動且自然的。
言:學會的是說的出來教的會別人的。
己:讀進去的都是自己的經驗跟轉換。
切記,不要掉入對與錯的陷阱
不要把卡片盒筆記神話,因為我後續讀了許多的書籍,得到的最終感想,卡片盒筆記是一個概念,而不是一門技術,並沒有絕對的靈感筆記、文獻筆記、永久筆記的格式。
最重要的關鍵是我們想落實這個「筆記」的過程,「筆記」的重點在於記,而不是筆,只要記得下來,找得出來,不一定要完全記下來。我認為這就是整個卡片盒筆記的精髓。
從線性思維中解脫,轉為歸納思維,讓記憶解放。
以往我們的思考模式都是從某一本書得到某一個觀念,自從我開始使用卡片盒筆記結合Anytype的Graph功能後,我的思考方式是先想到某一個概念,然後再集結到每一本書。
例如我如果想到 「卡片盒筆記」我就會聯想到《卡片盒筆記》、《圍城》、《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等等,因為在這些書或是人物當中,都有提到過他們使用了類似的概念在記錄自己的筆記。也就是隨手就把想記的事情記下來。
我自己的卡片盒筆記實作2周的關聯圖
懶得有結論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掉入陷阱,那個以為要做什麼才對的陷阱,但很多事其實只要開始做了,對與錯是自己才知道的,並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對與錯。這還包含了現今可能已經存在的廣泛原則,不然的話「地圓說」是怎麼推翻「地平論」的呢?勇於獨立思考吧。
― 瑪斯就是懶大,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