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越自律越焦慮?《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搞懂投資複利心態
讀完這篇你會學到:
目錄
- 第0章 困境問題慌亂解決
- 第1章 醒悟孰主孰僕何謂心智我的案例
- 第2章 現實速成絕無可能交換才是硬道理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無法馬上擺脫與時間做朋友
- 第3章 管理估算時間及時行動直面困難關注步驟併行串行感知時間記錄開銷制定預算計劃清單流程預演驗收
- 第4章 學習效率本質基本途徑主要手段經驗侷限自學能力
- 第5章 思考勤於思考思維陷阱因果關係相關命題案例侷限張冠李戴辨析感悟克服恐懼輔助工具
- 第6章 交流學會傾聽說與不說交流守則正確復述勤於反思
- 第7章 應用興趣方法痛苦比較運氣人脈自卑靈感鼓勵效率節奏物極必反自我證明
- 第8章 積累附錄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一開始主要是因為看了綠角財經筆記在讀書心得裡面有寫到,所以就把這本書加到書單裡面,而書的封面寫著「沒有人能管理時間,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這個標語也吸引到我。
另外就是在財務規劃這個主題當中,時間也是財務規劃最重要的變數之一,人生嘛,誰能知道未來的財務會長怎麼樣?及時行樂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以「有備無患」的心情在行樂,那不來的比誰都踏實嗎?

《把時間當做朋友》的主要內容寫什麼?
《把時間當做朋友》的作者是李笑來,他也寫了另外一本《通往財富自由之路》,2本書如果一起讀,我覺得比較像上下集, 而我也是剛好一次就把2本書給讀完了。
沒有人可以管理時間,能管理的是自己
剛開始看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因為多數人談時間管理或是時間效率的時候,都忘了回頭看,其實我們只是藉由時間的單位來管理自己,真正的時間只是一種不斷消失的過去,也只是一種「概念」。
如果是用所謂TimeBoxing這個說法來說是管理時間的話,我也不認為這個是一種管理時間,因為時間說穿了就是一種衡量的單位。

讓學習的3+1基礎成為升級自己的方法
學習的過程是觀察、體驗、試錯,能幫觀察、體驗、試錯做補充的是「閱讀」。「閱讀」這件事情不只可能當做補充,也可以做為預習,我在【EP28】這周真的2更,觀察、體驗、試錯、閱讀是學習的4個底層邏輯,但不容易套用在理財這件事!的節目裡面也有討論到這件事情。
看到/聽到、做到、學到、忘掉,是我一直在說學習每一件事情的過程,最後為什麼是忘掉?不是真的忘了,而是已經本能式的學會了。
就好像語言學習,我們從來都不需要刻意的記得一些常用語,因為每天都在使用它,因此我認為學習最後的路徑就是忘記。
個人的心得與看法
整本書讀下來,可以感受到中文作者在寫作上,使用中文的深入淺出,比起讀西方的翻譯文學多了一點親切感(開始對於簡體中文改觀)。
讀起來的感覺是觀念>技巧的一本書,也就是作者談論了比較多需要反思自己想法的內容。

獨立思考為什麼困難
思考,更準確地說,獨立思考,只不過是從別人那裡知道一個結論的時候,自己動腦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結論的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結論到底有沒有道理的過程。這個過程沒那麼複雜,也沒什麼玄妙,不過是一個正常的有腦子的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把時間當做朋友》
我的看法
獨立思考之所以困難,是因為獨立等於挑戰所有外在環境,就好像一鵝當中有一隻鴨。只要你挑戰多數人接受的社會觀念或是資訊,那你就是在挑戰這個世界。雖然不代表獨立思考一定要是反叛性的思考。但很多人擔心只要一但與他人不同,就等於受到審判。不思考等於省去麻煩。而迷信權威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延伸閱讀
懶得有結論
的確,最大的資產與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不論是理財或者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們會發現,如果不斷在腦海中加入「這要多少時間成本」那也許人生就會再更積極一些。
讀對岸的書,會有一些所謂空泛高尚的理論,因為我對於中國的認識,就是會有一些這種態度,目前中國書籍讀的不多,但這2本的內容也證實了我的想法,道理都講的通,也會讓人換角度思考。
對於每一種資訊來源,只要能夠讓自己更獨立思考,我認為都可以多多接觸。
🚀 已有 1,000+ 讀者加入理財成長之路




